科考人员努力破译珠峰地区古生物里的“独特密码”

来源:2023-05-25 07:34:40    时间:新华社

珠峰大本营区域曾是茂密的森林?珠峰地区古植被和植物多样性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?新发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能说明什么?

41岁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苏涛带领4人组成的古生物科考分队,已在珠峰地区连续开展了十多天的野外科学考察,寻踪这一地区古生物化石之谜。

“我们在定日县岗嘎镇附近发现了一套沉积地层,找到了一些保存较好的植物化石,初步确定以针叶类植物为主。”苏涛对记者说,看看眼前的化石,再反观当前珠峰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,就会形成强烈的反差:为什么1500万年前这里会有森林?现在为什么消失了?


(资料图片)

苏涛(右)和同事正在给样品自封袋做标记(5月14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孙非 摄

珠峰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,科考人员认为它是认识青藏高原隆起和喜马拉雅山脉形成、演化的一个关键区域。

“古生物化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因为生物的形态、分布等跟环境密切相关,不同的自然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生物。”苏涛介绍,大概1500万年前,珠峰地区还生长着茂密的森林,因为喜马拉雅山脉的缓缓抬升导致环境巨变,这些植物就在这个区域慢慢消失,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面貌。

根据科学推测寻找化石层位,苏涛和古生物科考队员会在可能的区域拿着地质锤、石砭等采样工具,一字排开,像扫雷一样去定位。探“宝”过程中,他们也会借助无人机、微型CT、荧光显微镜等新装备和新方法,再通过计算机成像建模,研究化石的形态。

2023年珠峰科考中,古生物科考分队5月初在定日县岗嘎镇附近发现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。这让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“90后”副研究员王维欣喜不已。

鱼龙是一种已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,早在恐龙称霸陆地之前就成为海上霸主。20世纪60年代,我国科研人员在珠穆朗玛地区考察,采集到两件鱼龙化石标本。这种嘴长、牙齿锋利,身长10余米的鱼龙,被命名为“喜马拉雅鱼龙”。

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及复原图。(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)

“化石是会‘说话’的,新发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,将深化、细化对这一青藏高原迄今已知最庞大史前动物的科学认知。”王维表示,回去后会优先研究解读喜马拉雅鱼龙化石,预计两年后会有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发布。

“在珠峰地区研究古生物化石,我觉得是一种穿越和链接。”王维说,“一是与古生物的链接——研究古生物化石,仿佛置身于它们所处的世纪,将相关信息一一科学解读出来,形成新的科学知识;二是与老一辈科学家们的链接——我们的研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研究新发现的化石,将前辈的发现进一步解读出新故事,感觉特别兴奋和荣幸。”

珠峰地区古植被和植物多样性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?也许传统的孢粉学能给出不同视角的答案。

“不同海拔地区生长的植物是不一样的,除留下大量植物化石外,还有无处不在的植物孢粉。”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助理研究员刘佳介绍,采集不同海拔地区表土孢粉样品,研究其成分有什么变化,基于这种变化可反推地质时期古植被和植物多样性的演化过程。

西藏定日三叠纪曲龙共巴组岩层中的鱼龙化石锥体(圆盘状物体)和肋骨。新华社发

“我们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做了很多工作,采集了2000多份样品。”刘佳满怀憧憬地说,“我们会从大本营出发努力接近海拔7000米区域,完成15个雪冰样品和15个沙石样品采集。希望通过一块块拼图,努力还原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‘大图纸’。”

苏涛告诉记者,地球的环境在持续变化中,通过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序列,并与环境进行匹配,就可以定量探讨珠峰地区生态系统的耐受性如何,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阈值是多少,再将这些科学数值整合到模拟模型中,从更大的时空去更好地预测地球生态环境未来的趋势。(记者 陈尚才 田金文 张泉 曹槟)

关键词:

文章推荐

  • 赏传统年俗逛非遗庙会 铜官窑古镇重温传统民俗年

    中新网长沙2月6日电 (潘杏琼)在多地倡导就地过年的环境下,位于长沙市城北的铜官窑古镇景区,从1月24日至2月15日举行中国年·湖湘味·铜官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哈尔滨铁路迎节后返程高峰 推出复工专列服务

    中新网哈尔滨2月6日电 (周晓舟 记者 史轶夫)中国铁路哈尔滨局有限公司6日发布消息,哈尔滨铁路迎来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,6日至7日预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冬奥动车组设5G超高清演播室 “瑞雪迎春”号智能化人性化结合

   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(记者 刘文曦)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上首设5G超高清演播室,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新型奥运版智能复兴号动车组瑞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中欧班列“签证官”:日行10公里 用锤子“听诊”

    (新春走基层)中欧班列“签证官”:日行10公里 用锤子“听诊”  中新网郑州2月6日电 题:中欧班列“签证官”:日行10公里,用锤子“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西湖守兰人的春节美丽故事:花苞为伴 手留余香

    中新网杭州2月6日电 (记者 谢盼盼)守望花苞,这是西湖守兰人许晔的春节故事,春节正是兰花花苞开花的重要时期。  今年春节里,浙江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广告

    X 关闭

    X 关闭

  • 众测
  • more+

 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

   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、技术官员、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 2月6日,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“北

 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

   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 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 2月4日晚,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9岁的

   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

     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 “二十四节气”倒计时、

    “一墩难求”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

    设计师: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: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,导致一墩难求